李應平,前台灣文化部部長辦公室主任,現任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任。龍應台稱讚她具有公務經歷與民間文化行政的鍛鍊,能成為台灣和香港最好的「橋樑」,期許她成為「搭台的人」。
■ 問.(文藝復興基金會) 、答.李應平
問:香港在兩岸三地,在整個華文世界文化的處境和地位怎麼看?
答:我來香港真正居住落戶才一個多月。這次我來香港有很深的體會,我覺得香港和過去台灣人認識的香港大不一樣了。 這個不一樣是香港人在大的政策環境,大的社會環境,大的文化背景的衝擊之下,開始產生自己對於香港這塊土地,新的思維和想法。這在社會改變過程中是最珍貴也最動人的。 我覺得香港的整體變化對於台灣的文化也是一種新的衝擊。因為台灣在經過民國38年後,一路過來,在民主化的過程和整體社會變遷上,面臨了很多社會運動的衝撞,台灣人也對這塊土地有了新的醒思。正好是這段時間,可以和香港、中國大陸的發展有一個比較強的互動,分享新的文化的觀點和看法,所以接下來10年對於兩岸三地都是重要的新起點。
問:對文化創作來說,最重要的是什麼?
答:因為我來自民間,我認為所有的創作者最主要的背後的能量,就是反動。就是他對體制的反動,對自我的反動,對結構性的反動。當他有衝撞性的時候,不管是他自己,還是這個社會,當他這個衝撞的物件產生的時候,他的力量就出現了。所以凡是批判的素材,你都會覺得這個作品非常精彩。同樣地在台灣,我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是這些東西,包括獨立音樂。群星會時代的歌,被當時的政府叫做靡靡之音,因為除了愛國歌曲之外,其他的歌曲都是靡靡之音。當時我們還很小,後來出現了民謠。從木吉他時代,到自己的創作,唱自己的歌,跳自己的舞,這樣一路過來,這個過程就是對當時整體社會的一個反動。所以民謠帶來的社會能量,經過十年二十年,一直到現在,所謂獨立音樂,其實是一個很大的社會轉型的表現。
關於台灣的電影,這次我們的「台灣月」推出了「台灣新浪潮電影30年」的回顧。1983年,我高中一年級,去看了一部電影,叫做《兒子的大玩偶》,那就是台灣新浪潮電影裡面的第一部作品,是一個起義——台灣電影的一個起義。那時候我看了《兒子的大玩偶》,高中一年級,看這個和以前的電影相比,老實講我看得不是很懂。那時候台灣還是戒嚴的時期。所以,當我們在看到新的衝擊和衝突的時候,其實對年紀,對社會的瞭解不夠。但是在我們知識背景不足的情況之下,懵懂地看到新的題材或者表現形式,它會影響到我們以後的人生。我覺得藝術創作就是要具有這樣強大的內涵和力量。這些力量來自於與社會的對話,因為他跟自己對話,跟社會對話,自然就跟每一個欣賞者對話。
問:你認為創作者在推動浪潮的這個過程中,扮演的是一個甚麼樣的角色?
答:創作這件事情,不管是音樂還是影像,還是文字的創作,基本上都站在社會一個前鋒的浪潮上。所以藝術家、創作者都是先知。他們所講的每一句話,其實都對歷史進展有很大的影響。創作者的種子會慢慢地在人們心裡發芽。所以創作者提出來對社會的每一個角度的問題,基本上都是讓觀賞者有一種新的啟蒙。我覺得這個是創作者在社會上扮演的最重要的角色。
問:所以你怎麼去理解「文藝復興」這四個字?你對文藝復興的想像是?
答:對體制的挑戰。凡是可以讓這個體制改變的事情,對於創作者來說都是挑戰。不僅僅是挑戰自己,也挑戰了體制,挑戰管理者,挑戰每一個人的生活形態。只要能夠不時地對自己的生活產生多面向的思考,這個社會就會往前進。往前進的動力就是自由,更多元,更包容的力量。當這個社會能夠包容不一樣的創作者,不一樣的聲音,不管它是真正的美的聲音還是噪音,它都是社會前進的一種動力。
問:所以如果用一句話來說「文藝復興」是什麼,你會說什麼?、
答:用一句話來講的話,那我覺得文藝復興,就是每個人心裡存在的一個反動的種子。 問:對「文藝復興基金會」,我們以香港為基地,輻射到大陸台灣澳門。因為四個地方情況都不同,我們希望年輕的創作者可以在這個平臺上進行交流,甚至可以輻射到海外華文世界。你對這個怎麼看? 答:雖然是四地創作者,也許政治社會環境的背景不同。但是我覺得年輕人對於創作的渴望,和對社會不同面向的觀察,基礎是一樣的。大家都年輕過,都經歷過成長過程,心裡都會有不同的聲音。 問:香港是一個很商業的地方,很多年輕人也想創作,但是他們為了生活,也要做很商業的事情,我們希望可以給他們的項目進行資助,讓他們拍片子,或者寫書。所以你對基金會的想像是? 答:基金會鎖定四地,面對的是年輕的獨立創作者,是很好的目標。年輕人關注的社會的面向,關注的自我價值,其實是不會相距太遠的。他們基本的價值就是這個社會對他們到底有什麼意義。那我覺得在這個基本價值之上,他們所有的創作可能不一樣,但是他們基本要追求的社會的價值、社會的結構,以及自我的定位,目標是一致的。「文藝復興基金會」在選擇年輕人作為資助對象,是給年輕人最好的舞台,讓他們把聲音釋放出來。而這種聲音對這個社會,對這個體制的管理者是一種最好的警示,可以督促這些管理者持續地營造更好的環境,讓這個環境更為自由,更有發展。「文藝復興基金會」作為一種很大很重要的社會力量,我們非常期待。